四川西充:“智慧農業”在山村萌芽
蔬菜網 時間:2018/12/2 來源:新華網 閱讀數:424 網友評論:1
方正的蔬菜大棚一排排展開,大棚中番茄、黃瓜、生菜等農作物長勢喜人,盡管已是初冬時節,位于四川省西充縣殿子山村的南充國家農業科技園區智慧農業示范區依然生機勃勃。近年來,當地圍繞農業科技創新,讓智慧農業在農村生根發芽。
該基地負責人譚嵩告訴記者,過去的殿子山村是一個依靠傳統農業的村落,2012年,長期在餐飲行業打拼的他回到家鄉,流轉土地2000余畝投資1000萬元,建設了這個集種植、養殖、體驗、觀光旅游及農業電子商務為一體的有機農業生產基地。
“做有機農業不是單純地包塊地種上農作物,不施化肥、不打農藥、不除雜草,任其自然生長,而是要借助科技力量進行創新。”在譚嵩的基地中建設了智慧農業園,園區內包括智慧農業總控制中心、智能玻璃溫室大棚以及新品種示范區和農業物聯網工程等。
記者跟隨譚嵩進入一個智能玻璃溫室大棚,各種蔬菜瓜果長勢正旺,蔬果的藤蔓間分布著自動施肥機、凈水機、在線監測設施和土壤傳感器等各種設備,農作物的各種信息通過傳感器收集后,被一覽無余地顯示在園區總控制室的顯示屏上。“生產有機蔬菜需要優良的土壤、水源、空氣和肥料等作為保障。”譚嵩說。
“這些監測設施和傳感器能夠24小時自動監測大棚的溫度、空氣質量、水質、風向以及土壤PH值、濕度、含水率等數據。何時施肥、施多少肥,都由電腦計算。一旦有指標出現超標,系統便會立即報警,并自動生成解決方案。”譚嵩說,通過物聯網技術,該基地實現了對大棚內溫度、濕度、光照等條件的智能控制,從而創造出適合作物生長的環境,確保有機蔬菜品質。
“依托物聯網技術,只要設定好適合蔬菜、瓜果生長的環境指標,即使遠在北京、上海,也可以借助手機對整個園區進行遠程操控。”譚嵩表示,科學技術的運用實現了農業生產智能化,極大地節省了人力和物力,節約了生產成本,如今該基地的有機蔬菜已經銷售到了重慶等地。
相關新聞
-
- 好
-
- 不好
蔬菜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蔬菜網(Vegnet.com.cn)”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蔬菜網”(Vegnet.com.cn)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蔬菜網(Vegnet.com.cn)”,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蔬菜網(Vegnet.com.cn)”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蔬菜網(Vegnet.com.cn)”,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蔬菜網”(Vegnet.com.cn)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