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瀘州:加工紅苕粉 冬日里干得熱火朝天
蔬菜網 時間:2018/12/27 來源:四川農村日報 閱讀數:492 網友評論:2
“這幾年苕粉產業越做越大,冬閑時節,我們村民都不再閑了,取而代之的是家家戶戶都在忙著加工紅苕粉增收致富。”近日,筆者來到四川省瀘州市納溪區打古鎮松林村村民游昌勤家的院壩里,游昌勤和妻子一邊在院壩翻曬苕粉一邊告訴筆者。
入冬以來,在納溪區打古鎮農村,每天一大早,村民就開始忙碌起來,洗紅苕、打紅苕、過濾苕漿、揉搓淀粉、加溫、起粉、晾曬……熱火朝天加工紅苕粉的繁忙景象,便成為打古鎮村民獨特的冬日勞動畫卷。而經過一番熟練操作,各個農家院子里便掛滿了手工苕粉,細長的手工苕粉如同瀑布一般從3米多高的架子上傾瀉下來,雪白發亮,飄散著濃濃的粉香。
打古鎮黨委書記余江告訴筆者,打古手工苕粉產于納溪*高山普照山,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傳承。它是以優質紅苕和1000米高山清泉水為原料,依托得天獨厚的生態環境和良好的氣候條件,經12道純手工工藝精心制作而成,具有晶瑩剔透、口感滑潤、久煮不釅、香遠益清、入口勁道清爽、易消化等特點,一直以來都是當地人喜愛的美食。近年來,打古鎮結合鎮域實情,采取“政府引導,企業參與、農民自主、市場運作”的投資方式,以松林村、興蓮村為核心,全力發展手工苕粉產業。同時,依托生態食品深加工基地,成立普照山苕粉專業合作社,開啟“公司+專合社+農戶”的發展模式,助推打古手工苕粉提檔升級。2017年,打古鎮手工苕粉年產近200萬斤,實現銷售收入近1億元,農民人均增收3000元。
“現在雖然是冬天,地里已經沒什么活兒了,但我們根本閑不下來,幾家人聯合在一起,每天大概做500斤到600斤的手工苕粉,基本上當天做,當天就被預訂了。今年冬天,我大概能加工2000來斤苕粉,可以收入3萬元。”游昌勤告訴筆者。據了解,隨著打古手工苕粉在外的俏銷,近兩年打古鎮黨委政府還積極鼓勵農民發展優質紅苕產業,培育家庭手工作坊,挖掘增收新潛力,將地域特色轉化成鄉村振興的“亮色”。
據不完全統計,散布于打古鎮各村以家庭為單位的手工苕粉廠有4000多家。通過發展家庭手工苕粉加工,不僅讓冬日農村富余勞動力有事做了,同時也促進了當地的經濟發展,增加了農民收入。從入冬到開春前這2個月做苕粉的時間里,靠著加工苕粉和賣苕粉,平均每戶少則收入兩三萬元,多的超過十萬元。目前全鎮從事手工苕粉相關產業人員就有2萬人,苕粉遠銷北京、廣東、上海、海南、香港等地。
相關新聞
-
- 好
(2)
-
- 不好
(0)
蔬菜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蔬菜網(Vegnet.com.cn)”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蔬菜網”(Vegnet.com.cn)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蔬菜網(Vegnet.com.cn)”,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蔬菜網(Vegnet.com.cn)”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蔬菜網(Vegnet.com.cn)”,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蔬菜網”(Vegnet.com.cn)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