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一根黃瓜 摘獲兩項大獎(圖)
蔬菜網 時間:2019/1/11 來源:人民日報 閱讀數:415 網友評論:2
黃瓜

在今年的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特別有趣的莫過于中國農業科學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從一根百姓天天都能吃到的黃瓜中獲得兩項國家科技獎。
這兩項科技獎分別是:
黃三文研究員領銜完成的“黃瓜基因組和重要農藝性狀基因研究”獲得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顧興芳研究員牽頭完成的“黃瓜優質多抗種質資源創制與新品種選育”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不要小看了一條普通的黃瓜,黃瓜不僅是我國五大蔬菜之一,也是重要設施蔬菜,年播種面積約1500萬畝,約占世界播種面積的50%,年產值約4000億元。它是餐桌上常見的美食,但它還是研究性別決定、果實發育及品質、維管束生物學的模式系統,具有重要的生物學研究價值。” 顧興芳說。
黃三文團隊從顯微鏡視角展現了一條黃瓜鮮為人知的內在基因遺傳變異規律,打開了探究瓜類作物多樣性和功能基因的大門,研究成果不僅給黃瓜等葫蘆科作物基礎生物學和分子育種研究提供了全新的知識框架和工具平臺,還推動了我國蔬菜基礎生物學和植物代謝調控研究進入國際先進水平。
據介紹,該項目系統收集和評價了世界各地的3342份種質資源,涵蓋了所有野生和栽培黃瓜類型。
——*發現控制黃瓜苦味物質合成的9個基因及其*調控機制,為培育高產、兼顧葉苦抗蟲和果實不苦的新品種提供理論基礎,并培育了“蔬研”系列黃瓜品種,成功解決了華南黃瓜品種變苦而喪失商品價值的生產難題,創造了約80億元的經濟價值。
——*利用新一代基因組測序技術,破解了*個蔬菜作物黃瓜的基因組遺傳密碼,發現了導致果實變大且基本失去苦味等性狀改變的基因,獲得了黃瓜的根、莖、葉、花、果實、卷須等20多個不同組織的基因表達譜數據。
如果說黃三文團隊是在顯微鏡下,從基因組學角度完成了一條黃瓜的內在探秘之旅,那么顧興芳團隊卻把注意力放在了成果落地上,先后育成了8個不同生態型的新一代無苦味、有光澤、抗病毒病、黑星病等優質多抗黃瓜新品種。
其中,大棚黃瓜中農16號引領了密刺型黃瓜的高品質育種方向,成為我國黃瓜品質育種的標桿。中農26號突破了溫室黃瓜綜合抗病性和品質差的瓶頸,成為溫室*抗病品種。露地黃瓜中農106號成為廣東、云南、浙江等7省份的主栽品種,實現了南菜北運黃瓜主栽品種的更新換代……
截至2017年,優質多抗黃瓜新品種已在全國累計推廣1187.9萬畝,近3年推廣了493.52萬畝,減少農藥使用量20%以上,新增直接經濟效益91.61億元。
相關新聞
- 橫掃水果黃瓜引領高品質口感型水果黃瓜新潮流!
- 菜農積極自救見成效:黃瓜品相好 *采摘200斤...
- 研究揭示南瓜和黃瓜耐鹽性差異的分子機制(圖)
- 江山代有“良品”出丨挖掘品牌黃瓜背后的模式...
- AI種完黃瓜種番茄 騰訊聯辦國際智慧溫室種植大賽
- 河南周口:黃瓜帶富梅橋村
新聞關鍵字: 黃瓜
-
- 好
-
- 不好
蔬菜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蔬菜網(Vegnet.com.cn)”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蔬菜網”(Vegnet.com.cn)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蔬菜網(Vegnet.com.cn)”,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蔬菜網(Vegnet.com.cn)”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蔬菜網(Vegnet.com.cn)”,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蔬菜網”(Vegnet.com.cn)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