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高唐做大做強山藥產業(圖)
蔬菜網 時間:2019/2/11 來源:聊城日報 閱讀數:499 網友評論:2
山藥

從一分地到500多畝,十余年的時間里,張憲貴種植山藥的面積迅速擴大。
從一人富到帶動全村群眾共同致富,核心是張憲貴一手創辦的綠色佳園蔬菜種植合作社。
1月30日,山東聊城高唐縣趙寨子鎮北街村的山藥地里歡聲笑語,20余人正在按照分工賣力地干活,挖、捆、裝車,不一會兒,一輛9.8長的大貨車就滿載而去。“土地流轉有租金,干活能掙工資,入股還有分紅。”村民張丁振對目前的生活相當滿意,自己的13畝地流轉給合作社,每畝800元,每年可得10400元,并用這錢入了合作社的股。除此以外,挖山藥每天還可以掙六七十元。“比自己種地強多了!”
如今,綠色佳園合作社的面積已達520畝,讓人難以置信的是,起步階段只有一分地。
2005年,腿部有殘疾的張憲貴到河北省蠡縣打工,聽說當地人種植麻山藥畝收入可達1萬多元。說者無心,聽者有意。一直想搞特色種植的張憲貴第二年沒有再去打工,而是在自家地里留出一分地試種麻山藥,經折算畝產接近2000公斤。繼續試種,畝產越來越高。2008年,技術較為成熟的張憲貴把試驗地擴大到一畝,產量達到2250公斤,按照市價計算,收益突破1萬元。2009年,張憲貴乘勢而上,流轉土地200畝,成立麻山藥種植基地,大膽調整種植結構。張憲貴越干越起勁,2010年,基地上豎起綠色佳園種植合作社的牌子;2014年,申請的“星嶼”綠色商標獲得批準。
有基地,有商標,合作社的山藥從本地逐漸遠銷全國。為進一步提升產品價值,張憲貴通過招商引資、合作、貸款等方式建設了冷藏庫、地窖,引進山藥制片、榨汁、罐頭包裝等加工設備,對山藥進行深加工,形成了一條完整的山藥產品生產線。
麻山藥產業給趙寨子鎮的鄉村振興注入了新動能。張憲貴身殘志堅,堅持創新創業,被群眾視為致富的領頭雁。在群眾的呼聲中,張憲貴2014年當選為村黨支部書記,擔負起強組織、促增收的重任。北街村采取“黨支部+理事會+合作社”的發展模式,發展蔬菜種植產業,合作社面積擴大到320畝,吸納社員60多戶,吸收員工20余人。除了山藥,合作社還種植10余種蔬菜,畝均效益達到4000多元。隨著合作社土地的增加,以及外出務工村民的增加,機械耕種成為一種趨勢。張憲貴又創辦畯農種植合作社,在縣農業局支持下購進大馬力拖拉機、深耕犁、旋耕犁、播種機、農藥噴霧機、收割機等大型農具20余臺(套),為周邊村莊近千戶、2萬余畝地提供“保姆式”全程服務。
“去年下半年我們又流轉200畝地,計劃在今年擴大山藥種植規模。”張憲貴說,借鑒外地先進經驗,蔬菜基地新上140畝的水肥一體化項目,使用滴灌設備澆水、施肥,達到省人省事、提高蔬菜產量和品質的效果。
北街村共有150戶500余人,在黨支部和合作社“雙股繩”的合力作用下,村民的日子越過越紅火。
相關新聞
- 新突破!山藥“冬種夏收”獲成功(圖)
- 聊城高唐麻山藥種植的“綠色”追求
- 聊城高唐麻山藥種植的“綠色”追求(圖)
- 農場主謝新的鐵棍山藥經
- 四川:山藥“躺著長” 趟開“致富路”
- 聊城王莊集鎮山藥種植助脫貧(圖)
新聞關鍵字: 山藥
-
- 好
-
- 不好
蔬菜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蔬菜網(Vegnet.com.cn)”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蔬菜網”(Vegnet.com.cn)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蔬菜網(Vegnet.com.cn)”,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蔬菜網(Vegnet.com.cn)”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蔬菜網(Vegnet.com.cn)”,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蔬菜網”(Vegnet.com.cn)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