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個月掙10萬 黑龍江農民廣東種土豆脫貧(圖)
蔬菜網 時間:2019/2/12 來源:南方都市報 閱讀數:791 網友評論:3
土豆

再過20多天,黑龍江望奎縣農民種植的6000余畝馬鈴薯即將迎來收獲。不過,種植地不是寒冷的東北,而是4000余公里外的廣東遂溪。
這個春節(jié),望奎農民王國新沒回家,他在遂溪種的100畝馬鈴薯長勢喜人,“一畝地能掙一千多元,一個冬天就能掙10萬元。”
望奎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李亞文告訴記者,這是望奎農民到遂溪“北薯南種”的第5個年頭。目前望奎農民在遂溪的種植面積達1.3萬畝,除馬鈴薯外,還種植了地瓜、西瓜、玉米等多種作物。去年,望奎縣已正式摘掉了貧困縣的帽子;今年,還將進一步深化擴大與遂溪的合作,帶動當地老百姓致富。
這是王國新在廣東度過的第4個暖冬。2014年起,每年秋天都有一批望奎農民如大雁南飛般遷徙至溫暖南國,在湛江遂溪廣袤的紅土地上播種馬鈴薯,期待來年春天的豐收。
“地里正是忙的時候,春節(jié)就不回去了,家里人一起來遂溪過年。”王國新告訴記者,他在遂溪種了100畝馬鈴薯和30畝地瓜,“以前這時候在家也沒事做,就是‘貓冬’。現在秋收完了就來廣東種地,一畝地能掙1000多元,一個冬天光南種就能掙10萬,真好。”
這場創(chuàng)造性的“北薯南種”由望奎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李亞文發(fā)起和推動。2014年9月,時任望奎縣東郊鎮(zhèn)黨委書記的李亞文帶領幾個種植戶,去遂溪草潭鎮(zhèn)釵仔村試種500畝馬鈴薯成功。如今,南種面積已擴大到1.3萬畝,遍布草潭、北坡、楊柑等幾個鄉(xiāng)鎮(zhèn)。
春節(jié)前,李亞文剛從遂溪返回望奎。“年前縣里開兩會,還有走訪慰問,事情比較多,不然我就在廣東陪大伙過年了。”李亞文告訴記者,此次南種的馬鈴薯有6000余畝,2月底3月初就要收獲。除望奎的合作社“航母”龍薯聯社外,參加南種的還有20余戶農民散戶,其中11戶是貧困戶。
李亞文說,這6000余畝馬鈴薯全部是訂單化種植,還沒開種就已和達利園、卡樂比等加工企業(yè)簽了合作協議,產品由企業(yè)全部收購。“這次種的全部是‘大西洋’原料薯,淀粉含量高,特別適合做薯片。”
李亞文告訴記者,除龍薯聯社負責的3000余畝地外,每戶農民種植約100畝地,“去年11月望奎的秋收結束后,大伙就到遂溪冬種了。農民們種地用的都是龍薯聯社的大型農機具,4個月下來,每戶*少掙八九萬元沒問題。順利的話,10來萬甚至20萬也有可能。”
李亞文所在的望奎縣,史稱“雙龍城”,曾是大興安嶺南麓連片特困地區(qū)縣。她告訴記者,與很多東北農民一樣,那里的農民一年有近半時間閑著,“一般人均五六畝地,收獲了就自給自足,外出打工的少。10月,農民把地里收拾完,天就開始下雨。到11月,農民就徹底沒事干了,擱家‘貓冬’。”
而“北薯南種”的初衷,就是李亞文想給農民們找點事做,特別是給貧困戶們找個掙錢的機會。2015年赴遂溪種地的50余名農民中,27人都是貧困戶,之后每年的“北薯南種”名額均向貧困戶傾斜。
“我們這兒很多戶都是因病致貧,就希望能給他們找個機會掙錢,別繼續(xù)窮下去。土地、種子、肥藥錢都先賒著,由龍薯聯社墊付,等來年收獲賣了錢再抵賬。”李亞文說,“這次參加南種的貧困戶只有11戶,沒以前那么多了,因為去年我們縣已經通過第三方評估驗收,正式脫貧摘帽了。”
李亞文告訴記者,現在望奎在遂溪已不僅是“北薯南種”,還變成了“北社南營”。除了馬鈴薯,龍薯聯社和望奎農民們在遂溪還種植了地瓜、西瓜、玉米等多種經濟作物。2019年,在遂溪縣的建議下,大家還打算試種一些火龍果。“老百姓是越種越有經驗了。這些年大家都逐漸喜歡上南種這一塊,收益確實大。”
李亞文說,春節(jié)后她將返回遂溪,與當地政府商討進一步的合作事宜。“我們計劃2019年和當地企業(yè)、老百姓與合作社進一步深化合作,不僅是望奎農民,也要帶動遂溪農民增收。”
相關新聞
- 湖南常德:馬鈴薯搶時播種忙
- 云南尋甸馬鈴薯機械化種植熱火朝天
- 云南省馬鈴薯核心種苗庫建成運行
- 湖南道縣:發(fā)展馬鈴薯種植助力產業(yè)扶貧
- 青海省打造13個馬鈴薯主產縣區(qū)(圖)
- 貴州大云村群眾搶抓時節(jié)種植馬鈴薯
新聞關鍵字: 馬鈴薯
-
- 好
-
- 不好
蔬菜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蔬菜網(Vegnet.com.cn)”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蔬菜網”(Vegnet.com.cn)所有,任何企業(yè)、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蔬菜網(Vegnet.com.cn)”,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蔬菜網(Vegnet.com.cn)”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蔬菜網(Vegnet.com.cn)”,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蔬菜網”(Vegnet.com.cn)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