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菜為什么比大棚蔬菜更“夠味兒”?
蔬菜網 時間:2019/3/21 來源:新京報 閱讀數:419 網友評論:2
自春季萬物復蘇,不足十余日,就有*剛剛探出頭的野菜嫩芽爬上舌尖,讓不少人摒棄了大棚蔬菜,不惜親自采挖新鮮的美味。對此,專家分析,野菜實質本為雜草,往往“夠味兒”的野菜,其實是自然生長,株型較小,因濃縮“精華”,所以風味往往偏重。
據野菜專家車晉滇介紹,絕大部分野菜是無毒的,但也有少部分野菜有微毒,在采集過程中,不認識或者拿不準的野菜*不要采集和隨意品嘗。
車晉滇提到,其實絕大多數的野菜為自生繁衍,非人工栽培植物,由于所處生長環境不同,所以野菜具有獨特的味道,如薄荷、紫蘇等具有濃郁的芳香氣味;魚腥草具有特殊的魚腥味道;鹽地堿蓬、紫花山萵苣等具有咸澀的味道。
*農藝師、蔬菜專家胡彬向新京報鄉村頻道記者介紹,野菜的實質就是雜草。因此其分布區域非常廣泛,但是某些野菜可能在部分區域更集中一些。
胡彬說:“大棚里面自然生長出的野菜,實質是一種雜草,長雜草是因為土壤里面有種子或未腐熟的有機肥料里面有雜草籽。”
那么為什么許多人都覺得野蠻生長于郊野的野菜,比大棚里特意培養的春菜更鮮美呢?
胡彬解釋稱,這是由于純野生野菜往往水肥條件不是很好,因此株型普遍不是很大,其風味往往偏重一些。人工種植的野菜比如蒲公英、苣荬菜和薺菜,水肥充足,往往株型比較舒展碩大,口感偏淡。
此外,胡彬還解釋稱,野菜的功效和普通蔬菜類似,由于種類的不同某些營養物質的含量也不同,因此不能簡單地說野菜的營養價值更高或者種植的蔬菜營養價值更高。
相關新聞
-
- 好
-
- 不好
蔬菜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蔬菜網(Vegnet.com.cn)”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蔬菜網”(Vegnet.com.cn)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蔬菜網(Vegnet.com.cn)”,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蔬菜網(Vegnet.com.cn)”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蔬菜網(Vegnet.com.cn)”,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蔬菜網”(Vegnet.com.cn)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