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瓜苦不苦 基因說了算(圖)
蔬菜網 時間:2019/4/4 來源:光明日報 閱讀數:619 網友評論:1
黃瓜

黃瓜清脆可口,是老百姓菜籃子里*為常見的一種蔬菜。然而,黃瓜單產較低,且我國廣泛種植的華南類型黃瓜(俗稱“旱黃瓜”)的苦味較重,成為制約黃瓜商業價值提升、產業進一步發展的一大難題。
調控黃瓜味道的關鍵“開關”究竟是什么?能否培育出不苦的黃瓜?由中國農業科學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研究員黃三文領銜研發的“黃瓜基因組和重要農藝性狀基因研究”項目成功“解鎖”了這個問題,項目成果獲得2018年度自然科學獎二等獎。
想搞清楚是什么控制著黃瓜的苦味,科學家們從追溯它的“前世今生”入手。2007年初,中國農業科學院蔬菜花卉所自籌1200萬元,發起國際黃瓜基因組計劃,由黃三文率領團隊緊跟國際前沿,抓住第二代低成本測序技術出現的契機,破解了黃瓜的基因組遺傳密碼,清晰勾勒出世界上主要黃瓜資源的全基因組遺傳變異過程。
黃瓜的身世就此揭開——*早的野生黃瓜劇苦,原產于印度,是當地的草藥,后經過人類馴化選擇逐漸苦味降低成為人們喜歡的蔬菜,后來傳播到不同地域,形成了三個主要類型:歐亞黃瓜、東亞黃瓜、西雙版納黃瓜。研究組還發現,東亞黃瓜與印度黃瓜的品種分離時間與張騫出使西域給中國帶回這個大眾蔬菜的史實相吻合。以上成果為發現黃瓜重要農藝性狀控制基因提供了重要的資源和信息,也為黃瓜種質資源的育種利用提供了理論框架。
以此為基礎我國科研人員已克隆和定位了50多個黃瓜農藝性狀基因,推動黃瓜育種進入分子設計時代。進而,研究人員發現了控制黃瓜苦味形成的關鍵基因。“原來,黃瓜的葉子依然保留著苦味,是為了防御蟲害、保護自己。”黃三文介紹,研究顯示,黃瓜中的合成葫蘆素C能夠導致果實變苦,極低量的葫蘆素就能引起明顯的苦味,比典型的苦味劑咖啡因還要苦100倍左右。
通過基因分析,研究組發現了黃瓜中合成葫蘆素C的9個相關基因,并發現有兩個“開關”基因分別在葉片和果實中控制苦味物質的合成。被馴化的黃瓜中,控制果實苦味的“主開關”經常是關閉的,因而味道清爽,葉片苦味“開關”則開啟著,以抵御蟲害。但生長條件一不如意,一些“任性”的黃瓜便把果實上的苦味“開關”打開,9個基因立即生產葫蘆素C,果實也就變苦了。
研究表明,把果實“開關”關上,就可以不讓黃瓜變苦,把葉片“開關”打開,反過來又能讓葉片苦來抗蟲。通過這項苦味物質*調控,控制果實味道的“開關”被找到,就能讓培育不苦的黃瓜成為可能。
相關新聞
- 橫掃水果黃瓜引領高品質口感型水果黃瓜新潮流!
- 菜農積極自救見成效:黃瓜品相好 *采摘200斤...
- 研究揭示南瓜和黃瓜耐鹽性差異的分子機制(圖)
- 江山代有“良品”出丨挖掘品牌黃瓜背后的模式...
- AI種完黃瓜種番茄 騰訊聯辦國際智慧溫室種植大賽
- 河南周口:黃瓜帶富梅橋村
新聞關鍵字: 黃瓜
-
- 好
(1)
-
- 不好
(0)
蔬菜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蔬菜網(Vegnet.com.cn)”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蔬菜網”(Vegnet.com.cn)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蔬菜網(Vegnet.com.cn)”,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蔬菜網(Vegnet.com.cn)”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蔬菜網(Vegnet.com.cn)”,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蔬菜網”(Vegnet.com.cn)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