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蘆島市土豆穿暖衣喝肥水(圖)
蔬菜網 時間:2019/4/9 來源:遼寧日報 閱讀數:434
土豆

遼寧省葫蘆島市興城市大寨鄉羅家村放眼望去,平整的大田穿上了一層薄薄的“地膜衣”。地膜下,是剛剛種完的土豆。
土豆,是遼寧省*早春播的大田作物。
今年38歲的李東,正在自家地里調試膜下滴灌設備。“前兩天上水,這兩天培土,等苗出齊了上肥。”說起土豆,李東打開了話匣子。
大寨土豆,全國聞名。各村百姓大多以此為主業,但在以前,都是老法兒種植,下地晚,產量低,掙得少。
頭些年,村里頭腦靈光的大戶,及時捕捉到“地膜土豆”更受歡迎的市場信號,率先邁出一步,結果效益大增。很快,這一方式遍地開花。
去年,省里的一個項目,讓大寨土豆有了更大的變化。
2018年,我省選擇4個縣(市)進行綠色高質高效關鍵技術試點,大寨土豆名列其中。于是,田間地頭來了農業專家。選什么品種,行株間距多少,機播機收有啥竅門,什么時間澆多少水、施多少肥,專家面對面指導、手把手傳授。
特別是專家為村里安裝的水肥一體化滴灌設備,讓“老把式”開了眼界。一直以來,大家澆水都是順壟溝子漫灌。新技術不一樣,首先是*,作物可以按需“喝水”;其次是“三省”,省工50%、省水70%、省肥40%。
種植方式的變化,帶來土豆的量質齊增。
膜下土質潮濕,土豆生長更均勻,皮亮不沾土,畝產增加20%。同時,覆膜后地溫高,秧苗長得快,早種早收早上市。
諸多優勢,讓膜下“出品”貼上了“免檢”標簽,經紀人來時點名要膜下滴灌技術栽出的土豆,每斤還多給1角到2角錢。
好處不僅于此,“起土豆后還可再種大根蘿卜,一年兩茬,畝均純收入能達到四五千元。”大寨鄉農業助理趙士民說,這種復種方式已持續20年,原本是靠栽土豆保種植成本,靠賣大根蘿卜賺錢。隨著近年來土豆身價的上漲,大寨鄉土地的綜合產出效益不斷提升。
經歷一個收獲季后,曾經擔心膜下滴灌會導致土地板結的觀望者打消了顧慮,開始爭相上設備、學手藝。趙士民說:“看這架勢,再有一年,這個村就能全覆蓋。”
“地還是那些地,人還是那些人,‘土豆’卻大不一樣。咱這也應該算是創新驅動、提檔升級吧?”指著眼前的一片地,趙士民笑著說。
2018年起,遼寧省分別在開原市、朝陽縣、法庫縣、興城市4個縣(市)建設水稻、玉米、大豆、馬鈴薯綠色高產高效關鍵技術試點,選擇農田基礎條件好、農技推廣網絡全、輻射帶動能力強、交通便利的區域,各劃定1000畝左右的試點區域,旨在實現項目區作物種植綠色、節本、增產、增效。
相關新聞
新聞關鍵字: 土豆
-
- 好
-
- 不好
蔬菜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蔬菜網(Vegnet.com.cn)”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蔬菜網”(Vegnet.com.cn)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蔬菜網(Vegnet.com.cn)”,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蔬菜網(Vegnet.com.cn)”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蔬菜網(Vegnet.com.cn)”,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蔬菜網”(Vegnet.com.cn)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