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口西瓜品出鄉村振興“好滋味”
蔬菜網 時間:2019/4/16 來源:商丘網 閱讀數:460 網友評論:2
一場冷空氣過后,豫東平原再度恢復春天應有的景象,春光馥郁,和風輕拂。睢陽區李口鎮五里楊村207省道南側,整齊劃一的33座白色塑料大棚在陽光的映照下閃著耀眼的光芒。這里就是李口西瓜*具代表性的五里楊西瓜專業合作社。
隨機走進一座大棚,只見幾名瓜農正在給吊蔓種植的西瓜整枝打叉,向上攀爬的瓜秧郁郁蔥蔥、妙曼多姿,一朵朵嫩黃的西瓜花與小瓜紐點綴其間煞是可愛。
“再過仨星期就能上市了。”合作社負責人楊廣華略顯興奮,“目前來看,今年既能豐產又能豐收。”
李口鎮素有“西瓜之鄉”的美譽,西瓜種植已有約40年的歷史。2003年,該鎮被認定為“河南省無公害西瓜基地”,2008年,該鎮西瓜被原農業部審定為“無公害農產品”。而五里楊村因其土壤疏松肥沃和優越的水利條件,無論是西瓜種植規模還是產值,始終是全鎮的佼佼者。2012年5月,五里楊村被原省農業廳認定為“河南省無公害農產品基地”;同年10月,該村優質早熟西瓜被原農業部審定為“無公害農產品”。2016年,五里楊村被原農業部評定為“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
近年來,李口鎮黨委、鎮政府緊緊圍繞“發展優勢產業,打造品牌農業”的發展思路,采取擴大面積、更新品種、加強技術指導、增加產品科技含量等措施,并注冊了“五里楊”“甜蜜罐”等商標,逐步推進西瓜種植規模化、產業化,實現了西瓜產業的優質高效和增產增收。
“*近10年,全鎮各類西瓜種植面積始終穩定在3萬畝以上,產品遠銷上海、廣東、湖南等省、市,西瓜種植已成為李口百姓脫貧致富的支柱產業。”李口鎮黨委書記張明亮說,該鎮一方面爭取資金向合作社傾斜,以示范帶動更多農戶參與進來,積極走“合作社+基地+社員”的發展模式;另一方面充分結合鄉村振興戰略,加快實現農業產業結構新、產業旺、百姓富的良好局面。
五里楊西瓜合作社成立于2009年,發起人是“西瓜大王”劉同啟和現任五里楊村黨支部書記楊富先。“當時就是奔著要將五里楊西瓜產業做大做強成立的合作社。”楊富先毫不掩飾自己的“野心”。
從原來的陸地栽種,到三膜一苫小拱棚栽種模式,再到中拱棚、大棚栽種模式,五里楊西瓜合作社走出了一條產業轉型升級的坎坷之路。2011年,*批大棚西瓜剛一上市就被*一空,平均每畝多賣2000多元。看到大棚西瓜這么賺錢,其他村民紛紛建棚種植,周邊村莊的村民也蜂擁而至前來取經。
“合作社去年集中種植的12座大棚西瓜,產值達到20萬元,平均每畝收入1.7萬多元。”楊廣華掰著手指說,“就這還沒算每畝套種辣椒的收入,*差的線椒每畝也賣到六七千元,‘艷紅’辣椒甚至能賣到一兩萬元。”
今年,五里楊西瓜合作社進一步擴大規模,通過流轉土地,投入70多萬元新增18座大棚。為了提升產品質量,合作社在與多家科研單位、院校技術合作的基礎上,全面進行硬件設施和管理技術“雙升級”,*限度減少化肥、農藥的使用量,全力推進無公害種植。
村民王英雖不是合作社的社員,卻是合作社的受益者之一。因家里有兩個上學的孩子無法外出務工,她將家里的土地流轉給了合作社,并一直在合作社打工。
“以前種地一年才掙4000多塊錢。現在用不倆月就把種地一年的錢掙回來了,還不耽誤接送孩子和做飯,比自己種地強多了!”王英對現在的收入和生活非常滿足。
楊富先告訴記者,除王英以外,在合作社里干活的村民還有34名,以留守婦女居多,村里的貧困勞力也都用上了,月工資*的也能拿到2000多元。此外,合作社以統一指導種植的模式帶動發展社員200戶,種植面積1800多畝,加上摸索出的西瓜套種辣椒、茄子、番茄等種植模式,大大提高了瓜農的收入。
“除了通過電商平臺推廣銷售外,今年我們還準備搞*像樣的西瓜節,并在市區繁華地段開一家直營店,進一步擴大產品影響力,提升知名度。”楊富先盤算著說。
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關鍵所在,也是實現農民增收、農業發展和農村繁榮的基礎支撐。李口西瓜產業的蓬勃發展勢頭和前景,無疑讓該鎮多了一份底氣。
“搶抓鄉村振興機遇,發展優勢農業,打響西瓜品牌,是鎮黨委、鎮政府認真謀劃和正在實施的重大工程。”張明亮說,該鎮將加快產業結構調整,進一步壯大西瓜產業規模,以產業振興帶動鄉村整體振興,讓老百姓的生活更加紅火。
相關新聞
-
- 好
-
- 不好
蔬菜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蔬菜網(Vegnet.com.cn)”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蔬菜網”(Vegnet.com.cn)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蔬菜網(Vegnet.com.cn)”,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蔬菜網(Vegnet.com.cn)”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蔬菜網(Vegnet.com.cn)”,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蔬菜網”(Vegnet.com.cn)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