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歷城老張19年西藏種菜記(圖)
蔬菜網 時間:2019/5/15 來源:齊魯網 閱讀數:471 網友評論:1
蔬菜

“老百姓的蔬菜我親自給種上,管理我來管理,賣了錢是你的。一兩戶我給種上了,賣錢了,其他戶看見成果了,也都過來找我說要種。”在2000年到2005年這5年間,老張就這樣一戶戶的帶,幾乎西藏日喀則白朗所有的種菜農民都是他的徒弟。山東省濟南市第八批援藏干部,白朗縣委常委、副縣長鞠正江表示,西藏當地農民可能聽不懂普通話,但基本上都能聽懂歷城話,這都是因為老張。
老張名叫張際明,來自濟南市歷城區唐王鎮,唐王鎮是典型的農業大鎮,素有“大白菜之鄉”的美譽,是濟南市重要的菜籃子、米袋子、肉案子生產基地。在2000年的時候,老張跟著援藏工作組以技術員的身份來到西藏培訓當地農民,這一待就是19年。
一進蔬菜大棚,老張就閑不住,一邊給棚里的工人傳授技巧,還不時接著手里的電話,電話那頭想咨詢老張關于大棚的問題,老張一會還要給他打回去細問問。
老張說,現在他手里固定有33個技術員,有些已經跟著他干了十幾年了,還有一些剛收的新學員。巴扎鄉沖堆村的農民邊多是老張*早收的一批徒弟之一,年齡和老張差不多。 以前邊多家里就三間小屋,老張來了之后開始教他種菜,現在邊多家里很富裕,種著七個大棚,蓋起了二層小樓,家里還有汽車。“他一直在鉆研,一有問題就給我打電話,現在他就指望蔬菜產業。春節的時候,他就來找我喝喝酒,座談座談。”提起自己這個徒弟,老張黢黑的臉上樂開了花。
“青稞一畝地打一千斤,收入一兩千塊錢,你種一個大棚,一畝地,翻10倍到15倍。”談到濟南探索出的蔬菜產業援藏路子,老張說不出的自豪,“我們就是想辦法讓農民致富,必須叫農民都學會技術,都得把他們帶起來。”因技術精湛及作出的特殊貢獻,老張已獲評日喀則市“珠峰人才”稱號,享政府津貼。
從2016年進藏以來,山東省第八批援藏干部與當地干部群眾同甘共苦、并肩戰斗,全領域、全方位開展對口支援工作,探索出了一條智力援藏的新路子。在強化隊伍建設方面,著力打造山東援藏鐵軍,不僅有專業的援藏干部隊伍,有企業援藏隊伍,還有像老張一樣的技術人才援藏。援藏工作組對全體援藏干部人才政治上充分信任、工作上全力支持、感情上真誠交流、生活上悉心照顧,切實增強援藏干部人才的集體歸屬感,有力提升了援藏干部人才隊伍的凝聚力、向心力、戰斗力、團結力,為援藏干部人才安心在藏、用心援藏、扎實奉獻提供了保障。
相關新聞
- 貴州部署蔬菜秋冬種生產工作
- 盆栽蔬菜扮靚昌平美麗鄉村
- 北京蔬菜自給率5年提升至20%,將建“農業中關...
- 徐州-上海蔬菜外延基地合作懇談會在滬舉辦
- 南疆加快設施蔬菜產業發展
- 陜西定邊縣瓜甜蔬菜鮮 蓄壯草藥香
新聞關鍵字: 蔬菜
-
- 好
(1)
-
- 不好
(0)
蔬菜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蔬菜網(Vegnet.com.cn)”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蔬菜網”(Vegnet.com.cn)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蔬菜網(Vegnet.com.cn)”,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蔬菜網(Vegnet.com.cn)”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蔬菜網(Vegnet.com.cn)”,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蔬菜網”(Vegnet.com.cn)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