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閑不下來的“首席菜農”(圖)
蔬菜網 時間:2019/5/16 來源:浙江日報 閱讀數:617 網友評論:3
蔬菜

近日,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區華華家庭農場的菜農吳金山的圓葫賣了好價錢,他欣喜地說:“這還得感謝小何老師給我們推廣的蔬菜苗。”
吳金山口中的小何老師,就是柯城區蔬菜技術推廣中心主任、被譽為“首席菜農”的何潤云。今年春天,衢州雨水多,好多農戶自己培育的蔬菜苗死了大半,何潤云知道后*時間給菜農帶去了全人工光智能化LED燈育苗技術,解了他們的燃眉之急。
今年48歲的何潤云,是柯城土生土長的“田間姑娘”。1996年,大學園藝(蔬菜)專業畢業后,她來到柯城區蔬菜辦公室,做起了農技推廣工作。23年來,她成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榮獲全國*科技工作者、全國三八紅旗手等諸多榮譽,但她卻說:“我還是喜歡別人叫我‘小何老師’。”
剛工作時,菜農們不太信任這個初出茅廬的小姑娘。2002年,何潤云開始指導七里鄉大頭村蔬菜生產。這個村的蔬菜病蟲害情況一年比一年嚴重,產量急劇下滑,束手無策的村民對種菜灰了心。破解難題后的何潤云滿懷信心地向村民推薦蔬菜嫁接集成育苗技術,結果沒有一戶菜農愿意嘗試。
“推廣技術再難也得迎難而上。”何潤云帶著資料和標本挨家挨戶地推廣。*后,在何潤云的指導下,菜地里居然種出了2米多高的“茄子樹”,畝產達到原先的一倍以上。菜農一下子對眼前的小姑娘刮目相看,紛紛采用嫁接集成育苗技術,大頭村也從貧困村一舉成為種菜致富典型村。
何潤云用真功夫贏得了菜農的信任,成了柯城菜農心中的“首席菜農”,大家只要有問題就會撥打“小何老師”的電話求教。23年來,何潤云的手機電話簿和微信通訊錄存下了1000多位農民的聯系方式,腳上沾過柯城每個行政村的泥土。農民起床早,蔬菜一旦發病會立馬找何潤云。凌晨接到菜農的電話是常有的事,何潤云來者不拒,有問必答。
外表質樸、個性溫和的何潤云干起工作來毫不含糊,“能吃苦、停不下來”是她的標簽。“基層農業太需要科研了!”她一邊指導菜農,一邊搞科研,累并快樂著,常常是白天下鄉,晚上回家寫材料,一忙就到了凌晨。工作以來,她先后主持或參加完成國家、省、市級項目80余個,累計給農民舉辦技術培訓班130余期,培訓9000余人,主編或參編出版專著8本。
在何潤云的指導下,嫁接集成育苗、全人工光智能化LED燈育苗、“肥水一體化”、殺蟲燈、黏蟲色板等各項新技術在柯城區各個鄉村推廣運用,幫助柯城農民增收數億元。
相關新聞
- 四川自貢美女“農場主”返鄉創業 要讓更多人...
- 重慶譚希:差異化種植蔬菜走出一條致富路(圖)
- 走南闖北的“蔬菜經紀人”(圖)
- 從蔥姜小攤到蔬菜供應商 他堅持誠信經營(圖)
- 杭州:他不惑之年創辦蔬菜農場(圖)
- 農民兄弟的“蔬菜大哥”
新聞關鍵字: 蔬菜
-
- 好
-
- 不好
蔬菜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蔬菜網(Vegnet.com.cn)”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蔬菜網”(Vegnet.com.cn)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蔬菜網(Vegnet.com.cn)”,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蔬菜網(Vegnet.com.cn)”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蔬菜網(Vegnet.com.cn)”,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蔬菜網”(Vegnet.com.cn)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