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氏香菇產業成農民脫貧助推器
蔬菜網 時間:2019/5/28 來源:大河網 閱讀數:427 網友評論:3
近日,初夏晨曦,河南信念集團盧氏縣杜關鎮扶貧產業基地內,貧困戶張寶生正組織20多名鄉鄰幫忙采收香菇、挑揀分級、過磅銷售。忙著收購的基地負責人張金平說:“昨天,張寶生的兩個香菇棚交售了5600多斤,均價6.5元。今天會更多。”張寶生喜悅地對記者說:“近兩年開始發展香菇,今年能掙10萬元。”
三門峽市政協副主席、盧氏縣委書記王清華介紹,該縣2017年引進河南信念集團、河南金海生物兩家香菇龍頭企業,帶動傳統香菇產業升級換代迅猛發展,去年全縣1.8億棒香菇實現產值26億元。香菇這個頭號支柱產業將為全縣脫貧摘帽奠定增收基礎,并將在鄉村振興中發揮大作用。
龍頭帶動新模式
盧氏縣袋料香菇生產覆蓋面廣、歷史長,但是,小農生產規模受限、自產自銷效益不高,因此,盡管發展香菇幾十年,群眾依然貧困,后來在脫貧攻堅戰中該縣找到了脫貧致富方法——引進龍頭企業,發揮龍頭企業帶動、組織作用,推行產業化生產經營。
引進河南信念集團、河南金海生物兩家企業后,該縣推行“龍頭企業+生產基地+合作社+農戶”的生產經營模式。僅河南信念集團,就成立了187個合作社,在全縣17個鄉鎮50多個村建起了生產基地,直接帶動農戶3500戶發展香菇生產脫貧致富。
技術驅動高水平
日前,記者在該縣澗北村食用菌產業園看到全自動生產線上,香菇菌棒接連不斷輸送出來,5條生產線年產量是3000萬棒;每個存放8萬棒的養菌大車間共有14個;出菇基地40個大棚新出的香菇,密密匝匝、探頭探腦,煞是喜人。
河南信念集團投資2.8億元建成的這個香菇產業園占地300畝,這樣的產業園,該集團在盧氏建成投產3個。
河南信念集團董事長葉傳林把在日本、韓國從事香菇生產多年的蘇新華、李紅寧等一大批*人才請到盧氏,選育香菇品種,推進全自動菌棒生產和*的養菌技術,通過控制溫度、濕度,推行全年出菇、四季上市和80%以上花菇產出率的創新技術,并把香菇由傳統的3個等級細分為16個等級,建立了香菇生產的規范技術體系,實現了工業化、標準化生產。群眾只要按時為菌棚通風、為菌棒注水,把香菇從菌棒上采摘下來,就能獲得好收益。
市場聯動好收益
“以前,賣干菇,山區群眾只能坐等香菇商販上門收購,現在有了河南信念集團和河南金海生物兩家企業,鮮菇直接通過冷鏈物流車運走銷售,剛采摘的白花菇一斤就能賣9.5元。”盧氏縣瓦窯溝鄉政府會計高長軍說,五斤鮮菇通過晾曬或烘烤加工一斤干品,明顯賣鮮菇省工收益高。
能做到賣鮮菇,在于規模化生產、產業化經營和品牌效應,實現了縣內生產和國內、國際市場聯動。“我們每天30多輛冷鏈物流車,天天發往鄭州、西安等大城市,*銷售額達100萬元。”河南信念集團副總經理李紅寧說。除此之外,盧氏縣內9家香菇出口企業,年出口香菇貨值超過10億元人民幣。
金融促動后勁足
香菇產業投入也不算小,唯有資金活水澆灌,香菇產業才能遍地開花、戶戶飄香。盧氏縣金融扶貧發揮了重要作用。截至今年4月底,該縣累計為農戶、合作社、扶貧企業投放扶貧貸款14.79億元,其中小額扶貧貸款13681戶6.67億元,這些資金三分之一以上用于發展香菇產業。今年,盧氏縣3.8萬戶農戶發展袋料香菇2.1億棒。
盧氏香菇產業迅猛發展,群眾脫貧步伐加速。截至2018年底,該縣貧困發生率已降至3.41%。
相關新聞
新聞關鍵字: 香菇
-
- 好
(3)
-
- 不好
(0)
蔬菜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蔬菜網(Vegnet.com.cn)”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蔬菜網”(Vegnet.com.cn)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蔬菜網(Vegnet.com.cn)”,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蔬菜網(Vegnet.com.cn)”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蔬菜網(Vegnet.com.cn)”,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蔬菜網”(Vegnet.com.cn)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