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鄭州:與電商平臺合作 他的客戶“拼”光了700萬斤新蒜(圖)
蔬菜網 時間:2019/6/3 來源:河南日報 閱讀數:505 網友評論:2
大蒜

在品類龐大的河南農產品中,哪樣*受線上消費者喜愛?不是雞蛋鴨蛋鵪鶉蛋,也不是花生山藥紅薯粉,而是貌不驚人的大蒜。近日,某電商平臺提供的*新數據顯示,3年間該平臺賣出大蒜近1億斤,居*受歡迎的河南十大農產品之首。
盡管是“網紅”產品,但蒜農過去幾年卻高興不起來。“價格忽高忽低,我們種得也是提心吊膽。”在世代種蒜的河南省鄭州市中牟縣刁家鄉沃孫村,村民孫保成告訴記者。2018年,他家種了6畝蒜,幾角錢一斤都賣不掉,差點爛在地里。后來,縣政府聯合電商平臺啟動“一起拼農貨”扶持計劃,以每斤溢價0.15元的價格幫扶全縣546名貧困戶,才解了老孫的燃眉之急。
“今年不愁了,剛開始出蒜就被張總包了,還比市場價高。”孫保成高興地說。他口中的張總,是*早跟電商平臺合作的新農人商家張銀杰。幫助中牟賣大蒜,張銀杰已是第三年。近年,他在平臺上幫蒜農5天賣出了100萬斤大蒜;2018年的聯合助農活動中,他的客戶“拼”光了700萬斤新蒜。
“今年形勢不錯,5月7日*我就賣了3萬多斤。”在中牟縣城一處物流倉庫,張銀杰介紹,*近是大蒜收獲*忙的時候,每天都要收40噸左右,其中80%都會在電商平臺銷售。
前來送蒜的貧困戶桃鳳英告訴記者,今年大蒜一斤能賣3.9元左右,而電商平臺又高于市場價收購,算下來一畝地能增收四五百元。“有了穩定的買蒜人,我們種地心里也有了底兒。”她說。
“以前價格波動很大,農民發愁,我們也很頭疼。”刁家鄉鄉長楊彥輝認為,2018年銷了多少,今年應該種多少,農戶*需要引導,這背后必須有個大數據支撐。
“電商平臺的銷售記錄,就提供了這樣的大數據。”張銀杰說,“通過它,我能預測每一季農產品的需求,反過來指導生產端。”
拼多多聯合創始人達達表示,目前平臺的活躍用戶已超過4.4億,通過數據分析,能夠更好地連接小農戶和大市場,在供需兩端滿足農戶和消費者的不同訴求。“比如中牟大蒜,收購時我們聯合商家對貧困戶溢價0.15元,但消費者買的價格比超市等場所要低得多。”
2018年價低,今年略高,農民似乎可以舒一口氣,而在中國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黨國英看來,不論“蒜你慘”還是“蒜你狠”,長遠來看,對農戶都不是好事。
“價格太低會傷害農民的積極性,太高則會降低消費者的購買欲望,反過來影響種植。”黨國英認為,只有通過一定的利益連接機制,實現“消費需求穩定”,促使農產品價格基本穩定,才能惠及更多農民。目前來看,電商平臺直接銜接農戶,減少中間環節的做法頗有成效。
相關新聞
- 田園枝江 電商興農(圖)
- 山東平度洋蔥類標王玩轉電商(圖)
- 湖北電商賦能 小土豆的“大生意”
- 電商助力怒江新品種土豆走出大山(圖)
- 鮮筍搭電商“快車”提速 *網銷近3萬斤(圖)
- 不敢想! 電商助力“網紅”西紅柿每年多賣近2...
新聞關鍵字: 電商
-
- 好
-
- 不好
蔬菜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蔬菜網(Vegnet.com.cn)”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蔬菜網”(Vegnet.com.cn)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蔬菜網(Vegnet.com.cn)”,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蔬菜網(Vegnet.com.cn)”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蔬菜網(Vegnet.com.cn)”,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蔬菜網”(Vegnet.com.cn)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