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蘑菇撐起衡陽貧困戶致富“幸運傘”
蔬菜網 時間:2018/3/1 來源:紅網 閱讀數:394
三層漂亮、寬敞的樓房,桂花樹立于庭院中,屋前是一汪小池塘。屋側的農田里,一個個食用菌大棚橫豎整齊地排開,棚內密密麻麻的黑色菌棒袋井然有序碼成一道道“墻”,“墻”上生長著無數透著香氣的小蘑菇。誰能想到,這小小的蘑菇,撐起了衡陽市蒸湘區土橋村村民劉占魁一家脫貧致富的“幸運傘”。
年逾古稀的劉占魁是移民戶,年輕時肯鉆、勤勞、能干,為集體創辦企業,為家庭操勞,落下了一身病,并致肢體傷殘,勞動能力大大折損。老伴多病,兒子眼殘,家庭陷入困境。老兩口2014年被列為扶貧對象。靠著種植蘑菇和其他農作物,劉占魁一家于2015年脫貧,2017年年收入逾20萬元。
“我要脫貧”
跟著劉占魁參觀他的“蘑菇王國”。在2017年下半年剛翻新的樓房里,除了一間大套房供家人起居外,其他的房子都放滿了蘑菇包。據劉占魁兒子劉小超介紹,蘑菇從農歷六月底到農歷十一月底為“做包”時期,農歷八月開始到來年農歷三月可陸續銷售。
眼下是蘑菇銷售的好季節,雖未出春節,劉占魁一家卻早已開始忙碌起來。每天晚上8點左右,一家人開始采摘蘑菇裝箱,全家七口齊上陣,要三四個小時才能完工。“我們家孩子基本上3歲開始就要幫忙做工,很累,但一家人在一起,生活也越來越好,就覺得再苦也不算什么。”劉小超表示。為保證蘑菇的新鮮度,劉小超當晚就要把摘下的蘑菇運往批發市場,批發給零售。
蒸湘區扶貧辦副主任張曉玲記得2015年*次見到劉占魁時,劉占魁說的*句話便是“我要脫貧”。2009年,劉占魁一家開始嘗試蘑菇種植,以失敗告終,第二年又賠了5萬塊錢,直到第三年才小有收益。2013、2014年,蒸湘區扶貧辦、殘聯、移民局安排劉占魁父子參加市、區殘聯組織的農民技術培訓,區殘聯連續兩年在資金上給予幫扶。蒸湘區扶貧辦、移民局還聘請專家給予他們技術上的支持。多方努力之下,劉占魁一家終于收獲成功,在2015年甩掉“貧困戶”的帽子。
脫貧成功后,劉占魁在2017年7月主動取消了低保戶資格。他說,自己腦子好使,搭幫黨和國家政策好,搭幫各級干部關心幫扶,幾年下來,家里大變樣,房子裝修好了,建起了小庭院。
“我要致富”
“我要致富!”2017年4月27日,蒸湘區委派駐土橋村扶貧工作隊隊長、結對幫扶人、區安監局副局長羅細森*次上門,劉占魁如是說。在扶貧隊的介紹下,劉占魁父子加入衡陽市惠康蘑菇專業合作社,帶領9戶貧困戶一起走上脫貧致富道路。
蘑菇種植是劉占魁一家的支柱產業,也讓他走上了脫貧奔小康的道路。但劉占魁一家并不滿足于此,又瞄準了桑葚、香椿種植。2016年,劉占魁試種了3畝地,2017年喜獲投產。一斤桑籽售價15?20元,每畝收益5000元,劉占魁倒愁供不應求了。在2017年底他們家又流轉土地約12畝,籌謀做大做強。
“倒不是要做多大,我就想種出一個效益來,讓大家看到收益后在盤活土地上下功夫。”劉小超這樣回應。他還向記者表示,學習非常重要,“我給我的孩子和小輩們一直強調學習,不斷地學習,才能讓自己始終跟得上時代的進步。”
農民中從不缺乏勤勞肯干的人,如何讓收益配得上他們的勤勞。劉占魁在黑板上鄭重寫下他的答案。“珍惜新時代,活用新思想”。
相關新聞
- “小蘑菇”做出大文章 拜泉縣打造食用菌扶貧...
- 青海樂都:小蘑菇撐開了村民“致富傘”
- 山東青海:小蘑菇撐開了土官溝村民“致富傘”
- 蘑菇種植成山西保德脫貧主力(圖)
- 山東莘縣:打好“蘑菇牌” 念好“致富經”
- 江蘇灌南:小蘑菇成富民大產業
新聞關鍵字: 蘑菇
-
- 好
-
- 不好
蔬菜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蔬菜網(Vegnet.com.cn)”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蔬菜網”(Vegnet.com.cn)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蔬菜網(Vegnet.com.cn)”,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蔬菜網(Vegnet.com.cn)”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蔬菜網(Vegnet.com.cn)”,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蔬菜網”(Vegnet.com.cn)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