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老”菜農唐山取“新”經
蔬菜網 時間:2018/4/20 來源:陵城新聞網 閱讀數:427
近日,臨齊街道組織40余名大棚種植戶赴唐山學習反季節大棚水果種植先進經驗。在當地南唐水果種植專業合作社的鮮桃種植基地,大家對锃紅鮮嫩的壽桃贊嘆不已,認真咨詢了種植技術、棚內管理及銷售等具體問題。“這次參觀真是大開眼界,看看人家的大棚基地,規模大是一方面,種植技術也先進,整體效益還高,相比之下,咱真是落后太多了。”種了26年蔬菜的老菜農劉長鐘說。
臨齊街道是傳統蔬菜種植基地,綠色蔬菜種植面積達3.5萬畝,其中日光溫室大棚8520個,小拱棚面積5000畝,現有5個蔬菜大棚示范園區和30個蔬菜種植重點村,4094戶農民種植大棚,僅蔬菜大棚種植一項,年產值3.5億元。先后獲得了“國家萬畝日光溫室無公害蔬菜生產基地”、“國家綠色蔬菜生產基地”、“有機西葫生產基地”等榮譽稱號,“陵縣西葫”品牌被國家工商總局確定為地理標識產品,蔬菜產業已成為該街道一張響當當的名片。但近幾年,隨著全國各地大棚蔬菜產業的迅猛發展,蔬菜市場供大于求的行情越來越明顯,加之臨齊街道大棚蔬菜種植規模小、產量低、供應時間短,市場競爭力日漸衰弱,導致本地蔬菜銷售價格波動較大,菜農收入極不穩定,全街道蔬菜產業發展處于停步狀態。“原地踏步就是退步,想要尋求突破必須要推動產業結構調整。”臨齊街道黨工委書記王志超說。該街道成立了產業結構調整工作組,每年都組織人員外出學習取經、認清差距,同時出臺各項優惠政策鼓勵種植大戶試點先行,從“心動”落實到“行動”。王二馬村的許連寶就*個嘗到了產業結構調整的甜頭, 2012年他瞄準了大棚水果種植產業,*初試種了一個大棚葡萄,搞起了時下流行的生態采摘,產出的8000多斤葡萄收入近6.5萬元,是種蔬菜的2倍。2017年,通過街道產業結構調整工作組對接,他又帶領5戶村民將12個蔬菜棚全部改種成鮮桃,目前桃棚內的毛桃、油桃、蟠桃長勢喜人,已經陸續上市,并且已提前實現訂單銷售,平均每斤售價15元左右,效益相當可觀。“這次外出參觀學習對我觸動很深,南唐水果種植專業合作社是全國*一家掌握鮮桃春節上市技術的合作社,比我種的桃能早上市2個多月,*售價達58元一斤,其先進的種植技術和管理經驗是我接下來亟需學習并掌握的。 ”許連寶感慨地說。
目前,該街道已有王二馬村溫室桃棚基地、后王村桃園基地及“美麗鄉村”扶貧產業園3處水果種植基地,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已初顯成效。“目前一個同規模的大棚,種植桃的效益是種植西葫蘆的3倍,與蔬菜相比,水果種植用工少、產值高,市場行情好,回去后我們也會發展自己的反季節水果種植產業,推動大棚種植產業的轉型升級。”該街道產業結構調整工作組組長孫玉霞說。
下一步,臨齊街道將在鞏固現有蔬菜產業基礎上,進一步擴大產業園區規模。通過政府加大引導,鼓勵菜農在菜果種植轉換上敢于跨步領先。同時,發揮好合作社一條龍服務作用,帶領種植戶抱團發展,打造產業優勢,提升整體收益。
相關新聞
- 凱里市擬建萬畝蔬菜基地(圖)
- 聊城馮官屯:“王老三”蔬菜銷京城(圖)
- 新疆吉木薩爾縣泉子街鎮窖儲蔬菜保新鮮 增產...
- 哈密市巴里坤:合作社蔬菜喜獲豐收(圖)
- 把握時間差 陽泉禪房村冷涼蔬菜有賺頭(圖)
- 西北冷涼蔬菜36小時送上東南沿海食客餐桌(圖)
新聞關鍵字: 蔬菜
-
- 好
-
- 不好
蔬菜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蔬菜網(Vegnet.com.cn)”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蔬菜網”(Vegnet.com.cn)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蔬菜網(Vegnet.com.cn)”,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蔬菜網(Vegnet.com.cn)”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蔬菜網(Vegnet.com.cn)”,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蔬菜網”(Vegnet.com.cn)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