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青年到國內研究“魚菜共生”
蔬菜網 時間:2018/5/3 來源:中國江門網 閱讀數:555 網友評論:4
目前,江門市正積極抓住建設粵港澳大灣區重大機遇,攜手港澳加快推進相關工作,吸引更多有為青年來江門創業,加強開放合作。羅偉特、梁立鋒、譚慧敏的經歷,便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江門市現代農業綜合示范基地位于開平市蒼城鎮,是廣東省規模*、科研投入*多、農業品種*齊的農業綜合示范基地之一。這3位來自香港的90后年輕人,為了研究“魚菜共生”的生態循環種植技術課題,來到江門偏僻的農業基地,不顧親友反對,每天養魚、種菜、做研究、寫報告,一待就是2年。
3位香港90后
結緣“魚菜共生”
羅偉特、梁立鋒都是1992年出生,分別畢業于香港中文大學、香港理工大學。譚慧敏年齡大一歲,畢業于香港樹仁大學。上大學時,他們三人關注環保話題,組建過天臺農場興趣小組。在他們讀大四時,想開展社會實踐,一位前輩建議他們選擇“魚菜共生”項目。“魚菜共生”是一種新型的復合耕作體系,它把水產養殖與水耕栽培兩種原本完全不同的農耕技術,通過巧妙的生態設計,達到科學的協同共生,從而實現養魚不換水而無水質憂患,種菜不施肥而正常成長的生態共生效應。
香港農業基礎薄弱,他們便來到廣東尋找合適的場地,起初尋找場地并不順利。“我們去過中山、東莞等許多城市的農業園區,*后江門接納了我們。”羅偉特告訴記者,自己剛到開平時,正好看到江門市現代農業綜合示范基地的負責人張和順正在一個半空置的大棚里工作,就上前詢問,希望能提供地方做3個月的實驗。*后,基地答應了他們的請求。
有了場地后,羅偉特等人便開始動工。因大學所學的不是相關專業,他們幾乎是從零開始。3個人有明確分工,譚慧敏負責養魚和微生物培養,羅偉特種菜,梁立鋒則負責研發、設計水循環系統。為了省錢,所有種菜的棚架都是自己焊接,申請國家專利的文書也是在學習后自行書寫。“一開始我們連怎么播種都不知道,3個月都沒種出一顆健康的菜。”羅偉特自嘲道,身邊的一位菜農還說,“菜進了他們的系統,就和上刑場一樣,顏色亂七八糟。”
“3個月雖然沒有什么成果,但起碼養活了魚,菜能生長,說明是有進步的。”羅偉特表示,為此他們繼續嘗試。在接下來的時間里,他們3人不斷學習別人的經驗知識,查看論文,甚至自學了生物、化學等課程。
當年11月,羅偉特等*帶著自己的蔬菜亮相農博會,吸引了大批市民圍觀,還有市民想購買蔬菜。“當時給了我們很大的成就感,覺得自己的作品被人認同。我們覺得,這件事還可以繼續認真做下去。”羅偉特談到。
今年將擴大實驗規模
在開始的*年,他們參考很多地方的種植經驗,*后開始自己統計數據。“養殖量產化后需要更加科學的依據作為依托,我們*記錄兩次各種生產數據,形成了自己的數據庫。可以說我們是數字化種植。”羅偉特表示,他們通過調整魚、菜的各種比例以及很多影響因素來收集數據,現在已經能夠預估蔬菜的數量和成熟期。
“魚菜共生”的*問題在于成本過高。“在香港,一斤共生蔬菜可以賣到120元,但這種產品在內地的市場是有限的。”羅偉特告訴記者,為了降低成本,他們還安裝了攝像頭,*的觀察蔬菜的長勢,然后進行科學排列,在限定區域內*化蔬菜的產量。
在如今的200平方米的實驗大棚里,他們還在進行著各類試驗。“想要量產,還有許多問題要解決,首先就是節能問題、極端天氣值問題。”羅偉特指出,考慮到未來可能出現極端天氣和水質,所以我們要計算出完整的適合種植的條件,同時在節能情況下保證一年四季不斷產。
如今,他們的菜種得越來越好,品種也越來越多。“幾乎常見的蔬菜我們都有試種,每種菜起碼都試驗了幾十個品種。”羅偉特表示,種植兩年多*的收獲就是學會了怎么學一樣新東西。
羅偉特告訴記者,今年內他們將在基地選取兩畝地擴大試驗規模,成功后就開始量產“魚菜共生”的有機蔬菜。他們表示,希望蔬菜能夠在龐大的內地市場占有一席之地,也希望首批蔬菜能賣回香港。
相關新聞
- 許成軍:蔬菜大棚“種”出脫貧路
- 湖南衡陽脫貧之星劉華付:蔬菜大棚“種”出新...
- 廈門職業農民郭防:綠色蔬菜種出火紅好日子
- 劉貴興:蔬菜大棚里的脫貧夢
- 湖北“回鄉能人”變蔬菜專家帶動全村脫貧
- 蔣力偉:做大合作社 念好“蔬菜經”
新聞關鍵字: 蔬菜
-
- 好
-
- 不好
蔬菜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蔬菜網(Vegnet.com.cn)”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蔬菜網”(Vegnet.com.cn)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蔬菜網(Vegnet.com.cn)”,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蔬菜網(Vegnet.com.cn)”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蔬菜網(Vegnet.com.cn)”,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蔬菜網”(Vegnet.com.cn)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