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烏蘭察布:土豆做成“大文章”
蔬菜網 時間:2018/8/28 來源:內蒙古日報 閱讀數:483
內蒙古烏蘭察布市馬鈴薯種植面積一直穩定在400萬畝左右,鮮薯總產450萬噸,在全國地區級位居*;
2008年農業部認證了“烏蘭察布馬鈴薯”地理標志,2009年中國食品工業協會正式命名烏蘭察布市為“中國馬鈴薯之都;2011年在國家工商總局注冊了“烏蘭察布馬鈴薯”地理標志證明商標;
2015年建立自治區首條馬鈴薯主糧化產品生產線。娃姐公司開發的馬鈴薯酸奶餅榮獲了2016年度全國馬鈴薯主食加工“十大休閑食品”稱號;
2016年隨著內蒙古凱達薯都食品的落地,加工的薯條總量占據我國半壁江山;
……
榮譽數不勝數,烏蘭察布從中國薯都不僅上升為中國種薯薯都,更成為全產業鏈的示范地區。然而,40年前,馬鈴薯在烏蘭察布僅是能喂飽窮人的食物,“山藥莜面爛皮襖”是那個時代*的佐證。
說到烏蘭察布市的馬鈴薯,烏蘭察布市農牧業科學研究院院長尹玉和*有發言權。
尹玉和一直堅持奮戰在烏蘭察布市農牧業生產的*線,先后在原烏蘭察布盟多種經營站、烏蘭察布市種子管理站、烏蘭察布市農科所工作過。他所熱愛的這項事業也給他帶來了沉甸甸的榮譽。2010年,他被自治區授予具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2013年,他被評為自治區“草原英才”;2011年9月至2012年8月,他參加中組部等四部委組織的“第八批西部之光”訪問學者,到中國農科院深造學習一年,師從全國馬鈴薯現代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金黎平博士。至今,他還兼任著農業部薯類學科群內蒙古馬鈴薯科學觀測試驗站站長。
坐在沙發上的尹玉和一聽到“馬鈴薯”3個字就和我們侃侃而談。從60年代到現在,他對馬鈴薯的每一階段發展都了如指掌。“馬鈴薯是烏蘭察布的傳統優勢產業,種植歷史較久,產業基礎厚實,上世紀60年代,烏蘭察布市就開始了馬鈴薯種薯科研工作,我國*個馬鈴薯原種場、*座馬鈴薯原種生產溫室、*個馬鈴薯脫毒種薯試驗基地就誕生在這里。”
尹玉和說,烏蘭察布馬鈴薯產業的發展離不開一位名叫張鴻奎老人的貢獻。馬鈴薯產量不高和種薯腐爛的問題,是50年代全國乃至全世界都攻不破的難題。馬鈴薯事業是張老的命根子,*終張鴻奎經過近30年的研究,解決了這一難題。烏蘭察布馬鈴薯脫穎而出。張鴻奎解決了實生種子育苗技術、生產技術等難關,并總結出南方、北方不同地區的生產及配套技術措施。實生種子在70年代開始推廣應用,短短幾年推廣到全國16個省市自治區,面積達40余萬畝。北方地區一般可增產30%-70%,西南地區可增產一倍以上。而且實生種子可貯存10年左右。此時,烏蘭察布從無人問津的地方到頓時享譽全世界。
“任何事情都不是一帆風順的,80年代烏蘭察布的馬鈴薯產業還走在全國的前列,但是90年代就開始原地踏步。沒有科研人員,技術瓶頸有待突破等一系列問題困擾著我們。直到2013年,我們引進了6名碩士才為今后工作的開展帶來了新希望。”尹玉和感慨地說。
2013年,烏蘭察布市馬鈴薯種植多以旱作覆膜或大水漫灌為主,這一模式嚴重制約著馬鈴薯產業的發展壯大。針對此問題,尹玉和牽頭組建烏蘭察布馬鈴薯高產高效節水栽培技術創新團隊,針對烏蘭察布市水資源缺乏、地下水位嚴重下降等實際,致力改進高壟噴灌廢水現狀,大力倡導發展滴灌馬鈴薯,大膽嘗試改主管道深埋地下為地上管道,一舉打破多年來滴灌生產模式,減少過去滴灌生產弊端,成為馬鈴薯滴灌生產中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改革。
據了解,獨特的冷涼氣候,造就優質的品質。如今,烏蘭察布鮮食薯遍及上海、廣東、北京、天津、山東、四川、江蘇、浙江、河南等20多個省市和俄羅斯、蒙古、韓國、馬來西亞、新加坡、香港、澳門等國家和地區,種薯銷往廣西、云貴、四川等地。
“我們烏蘭察布的馬鈴薯為什么口感、儲藏度要比其他地方的好呢?”面對記者的提問,尹玉和驕傲地說:“烏蘭察布市地處內蒙古高原,馬鈴薯產區海拔1300-1500米,氣候冷涼,結薯期的七、八月份平均氣溫1721℃,晝夜溫差大,而且土壤類型為栗鈣土,多呈沙性,土壤疏松,非常適于馬鈴薯生長。全市降水多集中在六、七、八3個月,占全年降水量的70%左右,也正是馬鈴薯生長需水量*的時期,雨熱同季,對馬鈴薯生長發育極為有利。加之海拔高、空氣干燥,不但有利于馬鈴薯塊莖膨大、干物質積累,而且與全國其它省區相比,嚴重危害馬鈴薯的疫病發生頻率低,傳毒蚜蟲少。獨有的自然資源使烏蘭察布所產馬鈴薯種薯及商品薯質量上乘,享有盛譽。”
“雖然我們的馬鈴薯產業發展很好,但是我們還有很多不足,在栽培、加工、銷售等方面都存在短板,我們計劃3-5年內研制出屬于我們烏蘭察布自己的新品種,加大力氣把這些存在的問題從有化無,把我們‘中國薯都’這一名片打的更加響亮。下一步,我們將在農牧業品牌戰略地有效實施,助推烏蘭察布馬鈴薯產業擴規模、上檔次、顯效益,將烏蘭察布馬鈴薯融入一二三產業協同發展,使其站在新的起點,步入新的發展階段,力爭將我市建設成為全國*重要的綠色食品馬鈴薯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尹玉和堅定地說。
相關新聞
- 四川榮縣3萬畝土豆空閑地里埋100天每畝產5000元
- 4個月掙10萬 黑龍江農民廣東種土豆脫貧(圖)
- 河北:小土豆變“金豆豆”讓脫貧有底氣
- 甘肅“扶貧土豆”直進食堂 農戶高校都受益
- 四川榮縣3萬畝土豆長勢喜人(圖)
- 四川:電商平臺讓土豆飛出大涼山(圖)
新聞關鍵字: 土豆
-
- 好
-
- 不好
蔬菜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蔬菜網(Vegnet.com.cn)”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蔬菜網”(Vegnet.com.cn)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蔬菜網(Vegnet.com.cn)”,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蔬菜網(Vegnet.com.cn)”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蔬菜網(Vegnet.com.cn)”,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蔬菜網”(Vegnet.com.cn)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