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蔬菜大棚圓了村民脫貧夢
蔬菜網 時間:2018/9/13 來源:安徽日報 閱讀數:442 網友評論:1
何寨村位于阜南縣會龍鎮東南部,谷河北岸,交通不便,地處偏僻,是全鎮*的建檔立卡貧困村。如今,何寨村蔬菜產業不斷發展壯大,產業結構不斷優化,產業效益明顯提升,貧困戶的收入不斷提高,一派欣欣向榮的新氣象。
“兩年來,我們合作社已經通過科技幫扶、土地入股、勞務輸入等形式,幫助36戶貧困戶實現脫貧。 ”貧困戶丁士龍和村民史振東從2016年起分別牽頭成立“阜南縣一農種業專業合作社”和“阜南縣振東種養專業合作社”,共發展大棚蔬菜種植社員93戶,其中貧困戶38戶,目前已幫助絕大多數貧困戶實現脫貧。
何寨村有22個自然莊35個村民組,1360戶6319人,其中貧困人口180戶682人,貧困發生率10.8%,全村有耕地6038畝,林地園地850畝。扶貧開發以來,全村已發展大棚蔬菜1519畝,占全村總面積的22%,被認定為“一村一品”專業村。
“何寨村地勢平坦,土質松軟,又有遠近聞名的‘會龍辣椒’作依托,發展大棚辣椒是*實際、*適宜的產業扶貧之路。但是怎么干,干成什么樣,都有哪些優勢劣勢,一開始我們心里并沒什么底。 ”村干部坦言,為此,他們特意邀請縣農委蔬菜專家研究編制了“何寨村產業扶貧發展規劃”,對產業布局、產業規模、目標效益、措施保障都作了明確,產業規劃初步確定后在村里進行了公示,并廣泛征求村民意見,召集村民代表進行商定,產業扶貧規劃的制定,為大棚蔬菜產業發展指明了方向。
促進脫貧產業發展,離不開夯實基礎設施。近年來,何寨村利用相關涉農項目,投資560萬元新修村莊之間生活生產道路14條12公里;投資140萬元疏浚何寨大溝9.5公里;投資200萬元新修橋、涵49座,新打機井12眼,農業生產條件的顯著改善,生產基礎的夯實有力促進了大棚蔬菜產業的長足發展。
貧困戶丁永然說,由于他承包地位置偏僻,交通不變,2015年只搭建大棚1畝,在田間道路修好后的2016年,他將大棚蔬菜面積擴大到4畝,去年發展到7畝,產業規模發展壯大了,收入增加了,他不僅自己脫了貧,致了富,還帶動周邊6戶群眾發展大棚蔬菜。 “要不是村里把路修好,把井打好,我們想發展蔬菜大棚也沒條件。 ”他感慨道。
據了解,依托大棚蔬菜基地發展,何寨村有意識地培養本土的農業經營主體、經濟能人,發揮能人大戶示范帶動作用,支持建立特色種養專業合作社或家庭農場,發展適度規模經營。此外,縣農委還組織農技人員深入村組開展實用技術和職業技能培訓,每年舉辦各類培訓4至5期,主要培訓蔬菜生產技術、測土配方施肥技術、病蟲害防治技術等,不斷提升群眾和貧困戶的農業實用技術水平。同時,支持大棚蔬菜發展,拿出13.2萬元,對25戶貧困戶新建大棚進行補貼扶持,何寨村的大棚蔬菜種植面積從650畝發展到1580畝,產業結構不斷優化,貧困戶的收入節節攀升。
相關新聞
- 凱里市擬建萬畝蔬菜基地(圖)
- 聊城馮官屯:“王老三”蔬菜銷京城(圖)
- 新疆吉木薩爾縣泉子街鎮窖儲蔬菜保新鮮 增產...
- 哈密市巴里坤:合作社蔬菜喜獲豐收(圖)
- 把握時間差 陽泉禪房村冷涼蔬菜有賺頭(圖)
- 西北冷涼蔬菜36小時送上東南沿海食客餐桌(圖)
新聞關鍵字: 蔬菜
-
- 好
-
- 不好
蔬菜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蔬菜網(Vegnet.com.cn)”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蔬菜網”(Vegnet.com.cn)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蔬菜網(Vegnet.com.cn)”,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蔬菜網(Vegnet.com.cn)”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蔬菜網(Vegnet.com.cn)”,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蔬菜網”(Vegnet.com.cn)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