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線下“忙”促銷 甘肅白銀會寧土豆出大山
蔬菜網 時間:2018/10/25 來源:甘肅農民報 閱讀數:422 網友評論:1
金秋十月,行走在會寧大地的鄉村山野,“多彩梯田,綠色田園”的勝景滿目可見。漫山遍野的綠讓人心情格外舒暢,預示著今年是一個雨水豐沛、農業豐收的好年景。
近日,位于甘肅會寧縣東南部的八里灣鄉富岔村顯得異常熱鬧歡暢,是什么讓這個藏在深山之中的偏僻村落變得沸騰起來?原來,山東華達建設集團有限公司200多名員工在董事長郭鳳泉帶領下,來到這個貧困村開展馬鈴薯愛心認購活動?;顒又?,華達集團200多人忙碌在村子的田間地頭,以高于當地市場收購價的一倍多統一認購200噸,從而幫助當地農民高價銷售土豆增加經濟收入。
富岔村山大溝深是典型的山區貧困村。為增加群眾收入,富岔村結合實際,把馬鈴薯種植作為脫貧致富的重點產業來抓,2018年,全村種植馬鈴薯達到202戶3000畝,總產量預計在1200萬斤左右。
村支書劉麗娟告訴筆者:“雖然今年全村馬鈴薯喜獲豐收,但銷路和售價卻制約著農民的增收。”
此次,山東華達集團愛心認購全村馬鈴薯200噸,每斤0.8元,基本高于市場價0.5元,每畝馬鈴薯較往年增收1500多元,帶動200多戶農戶實現人均增收700到1000元,及時解決了村民的心頭之急,極大地提升了貧困戶種植馬鈴薯的信心,為富岔村脫貧致富奠定了堅實基礎。”
富岔村村民張雄一家,這幾年主要以種植馬鈴薯為經濟來源。剛剛挖完洋芋的他正愁著銷路問題,華達公司的愛心認購讓他激動不已,他興奮地為筆者算了筆帳:“今年家里種了13畝洋芋,總產量5萬多斤,按照去年的收購價,今年就應該收入2萬元。但華達公司以8角錢的高價收購洋芋,收入就達到了4萬多元。這真的是雪中送炭,衷心感謝政府的牽線搭橋和公司愛心幫扶!”
近年來,在脫貧攻堅中,會寧縣因地制宜,把種植百萬畝黑膜馬鈴薯作為群眾增收的基礎產業來抓,全縣每年穩定種植馬鈴薯100萬畝以上。今年全縣100萬畝馬鈴薯喜獲豐收,預測全縣總產量在230萬噸以上。為防止“谷賤傷農”,幫助農民銷售土豆,增加經濟收入,會寧縣開創性地開展了“舌尖上的綠色”會寧馬鈴薯線上線下促銷活動。先期在漢岔、大溝兩個深度貧困鄉鎮以高于市場價1元的價格收購馬鈴薯,后期根據銷售情況再向其它鄉鎮延伸收購。該縣將精選收購的洋芋包裝后,經過宣傳推介統一通過線上線下銷售出去。為贏得社會各界支持,會寧縣先后向在外工作的會寧籍人士和全縣廣大黨員干部職工發出倡議,號召大家積極訂購并向親朋好友宣傳推介。自活動開展以來,全國除港澳臺外其它31個省市區均有銷售,線上訂單已接近三萬單,創造了非熱點產品的網銷傳奇。也吸引了像山東華達建設集團等愛心企業前來會寧整村高價認購貧困村的馬鈴薯,磅礴扶貧之力正在革命老區會寧大地涌動激蕩!
相關新聞
- 四川榮縣3萬畝土豆空閑地里埋100天每畝產5000元
- 4個月掙10萬 黑龍江農民廣東種土豆脫貧(圖)
- 河北:小土豆變“金豆豆”讓脫貧有底氣
- 甘肅“扶貧土豆”直進食堂 農戶高校都受益
- 四川榮縣3萬畝土豆長勢喜人(圖)
- 四川:電商平臺讓土豆飛出大涼山(圖)
新聞關鍵字: 土豆
-
- 好
-
- 不好
蔬菜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蔬菜網(Vegnet.com.cn)”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蔬菜網”(Vegnet.com.cn)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蔬菜網(Vegnet.com.cn)”,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蔬菜網(Vegnet.com.cn)”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蔬菜網(Vegnet.com.cn)”,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蔬菜網”(Vegnet.com.cn)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