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法種植韭黃 助甘肅農民過上“韭肉生活”
蔬菜網 時間:2018/12/29 來源:甘肅日報 閱讀數:417 網友評論:2
“給韭黃抖土感覺就像數錢一樣,麥草下的‘黃金’今年又豐收了。”甘肅省蘭州市西固區西柳溝街道張家大坪村村民董玲近日向記者介紹自家的“金凰后”,她說,“自打十幾年前嫁到這里,就和韭黃‘纏繞’到了一起,并過上了幸福的‘韭肉生活’。”
蘭州種植韭黃已有數百年歷史,“蘭州韭黃”,以其莖粗葉壯,色純黃透亮,味道鮮美而被譽為“韭黃之首”。因其生長時被麥草覆蓋,韭菜葉形成“自然卷”,挖出后再經過日曬天然上色,又被稱為麥草下的“黃金”。
冬至前夕,張家大坪村的無公害韭黃種植基地迎來了收割季,“韭農”們正用鐵鍬、鐵叉、鐮刀等農具收割通過傳統方法栽培的韭黃。“去年中科院專家來考察,看到原生態古法種植模式,都說這里是全國品質*的韭黃。”該村村主任張惠鵬介紹說,進入深秋后,等韭菜干枯了,把油渣埋到地里,再蓋上麥草,既滋養土壤,也發熱保暖。韭黃在生長的過程中,韭葉卷曲在麥草空隙間,“天然燙發”形成“自然卷”,所以韭菜是“直發”,韭黃是“卷發”。
有意思的是,這種古法種植模式有育苗、倒茬、埋油渣、壓麥草等20多道程序,值得一提的是,割韭黃。西柳溝街道黨工委書記張瑞峰介紹說,首先得把厚厚的麥草草簾揭起來,再把草挑出來,然后把溝里的土挖出來,露出韭黃根莖,用專用鐮刀收割,抖土分揀后,*后捆扎放在地頭進行一兩小時“日光浴”,天然“焗油”,就會顯得“金黃燦爛”。
-
- 好
(2)
-
- 不好
(0)
蔬菜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蔬菜網(Vegnet.com.cn)”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蔬菜網”(Vegnet.com.cn)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蔬菜網(Vegnet.com.cn)”,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蔬菜網(Vegnet.com.cn)”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蔬菜網(Vegnet.com.cn)”,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蔬菜網”(Vegnet.com.cn)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