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原冷涼蔬菜插上科技翅膀(圖)
蔬菜網 時間:2019/3/28 來源:固原日報 閱讀數:475 網友評論:2
冷涼蔬菜

3月26日,固原市原州區彭堡鎮姚磨村萬畝冷涼蔬菜基地,60歲的李效仁正在調試潮汐式苗床。“基地普及了基質穴盤無土栽培技術,準備進一步升級為潮汐式育苗技術。”李效仁說,潮汐式育苗技術可實現流水線式播種,提升育苗效率。
李效仁當了20多年技術員,見證了原州區冷涼蔬菜的發展歷程,他深刻體會到創新的強大力量。他說,過去姚磨村作為缺水地區,灌溉用水很緊張,使用微噴、滴灌等水肥一體化節水灌溉技術后,實現按需求隨時灌溉,畝均節水120噸以上。育苗方面,現在1至2個月內可完成育苗,還可根據市場情況提前或延后育苗時間,實現訂單式育苗。這些年蔬菜品種不斷更新換代,以適應市場需求。
每年夏季,萬畝冷涼蔬菜基地綠意盎然,錯落有致的噴灌劃出優美的弧線,與一望無際的菜田交相輝映,剛摘的新鮮蔬菜陸續裝上冷鏈運輸車運往全國各地。
姚磨村氣候涼爽、光照充足、晝夜溫差大,適宜冷涼蔬菜生長,再加上無工業污染,蔬菜生長季節病蟲害少,生產的蔬菜質地脆嫩、肉厚纖維少、營養豐富、品質優良,銷往廣州、深圳、武漢、西安等地。
插上科技翅膀的姚磨村蔬菜越“跑”越遠,村民的生活也越來越好。然而,村民對于新技術的應用,卻曾經歷了從不知道、不理解到擁抱新技術的轉變。
1955年出生的郭姚宗,13歲就開始在自家菜地里干活了,上世紀90年代他嘗試種西芹時卻走了不少彎路。苗種得深了不出苗,淺了會被曬干,只能憑感覺把握深淺,種出的西芹品質不好,不好賣。郭姚宗半夜拉著一架子車西芹到鄰近的集市上賣,一斤菜只能賣幾分錢。
姚國順是村里的種菜能手,2000年左右,他打井取地下水澆地,把菜賣到了鄰縣。2004年姚磨村推廣溫棚種植技術,村干部到田間地頭幫農民搭溫棚,村民建大棚可以申請貼息貸款。姚國順覺得菜種在大田里,自己隨時能看見才踏實,他不相信把菜捂在棚里能種出好菜來,任憑村干部怎么勸說,他也不愿意用溫棚種菜。
姚國順的兒子姚學軍沒有被老觀念束縛,“自作主張”建了半畝大棚。當時,姚學軍采用第二代節能日光溫棚技術,冬季不需加熱也能保證棚內溫度,正常種菜,依靠新技術賺了錢。看見收益的姚國順開始幫兒子種菜。
2008年,姚學軍加入瑞豐合作社,積極學習蔬菜種植技術。瑞豐合作社一年舉辦4期免費技術培訓,姚學軍一場不落地參加。棚里蔬菜的花樣不斷翻新,茼蒿、西蘭花、辣椒等品種錯季收獲,收益明顯提高。
隨著新技術、新品種的應用,姚磨村的冷涼蔬菜逐步實現了產業化發展,冷涼蔬菜也成為了原州區的支柱產業之一。2017年,姚學軍依靠合作社擔保的5萬元貸款,承包流轉土地,種植蔬菜30畝,收入12萬元。
據了解,2018年原州區累計建成27個設施農業園區,帶動種植冷涼蔬菜20萬畝,蔬菜總產量達到60萬噸,實現總產值8.3億元。原州區的冷涼蔬菜生產逐步走上工廠化、智能化道路,現在建有工廠化育苗中心3個,總面積3.5萬平方米,帶動全區年育苗8000萬株以上;建有預冷庫6處,新建蔬菜分揀精包裝加工廠1座,形成了種植、加工、包裝、運輸等一體化的產業鏈。
相關新聞
- 貴州碧江滑石鄉:發展冷涼蔬菜 拓寬群眾增收...
- 內蒙古商都縣冷涼蔬菜種植業促農增收(圖)
- 把握時間差 陽泉禪房村冷涼蔬菜有賺頭(圖)
- 西北冷涼蔬菜36小時送上東南沿海食客餐桌(圖)
- 寧夏彭堡鎮冷涼蔬菜產業:“菜籃子”鼓起農民...
- 固原:冷涼蔬菜讓老百姓日子紅火
新聞關鍵字: 冷涼蔬菜
-
- 好
-
- 不好
蔬菜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蔬菜網(Vegnet.com.cn)”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蔬菜網”(Vegnet.com.cn)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蔬菜網(Vegnet.com.cn)”,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蔬菜網(Vegnet.com.cn)”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蔬菜網(Vegnet.com.cn)”,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蔬菜網”(Vegnet.com.cn)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