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甘肅熱議蔬菜附加值:尋消費群體"對癥下單"銷全球(圖)
蔬菜網 時間:2019/8/21 來源:中新網甘肅 閱讀數:524 網友評論:3
武山本土蔬菜

“武山生態好,所產蔬菜品質也好,但當地缺乏儲運和加工技術,蔬菜僅限于生鮮售賣,附加值低。”玻態干燥技術創始人李云在甘肅天水市武山縣接受中新網記者采訪時稱,可通過玻態干燥技術將該縣的優質果蔬加工成高附加值、高營養的健康食品,供應到全球市場。
19日,“2019天水·武山蔬菜博覽會暨特色農產品產銷對接會”在渭水之畔武山縣舉辦。
武山是甘肅重要的蔬菜產區和蔬菜集散中心、信息交流中心。目前,該縣蔬菜種植面積達39.7萬畝,總產量125萬噸,遠銷東南亞、歐盟、阿聯酋、俄羅斯等地,產值超過23億元。
天水市政協副主席、縣委書記索鴻賓介紹說,武山縣18類蔬菜30多個產品被認證為國家A級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武山韭菜”“武山蒜苗”“武山豆角”注冊為國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蔬菜產業收入占到貧困民眾收入的一半以上,有效助推了脫貧攻堅”。
活動期間,“2019天水·武山蔬菜博覽會共享經濟協同新農業全域智庫研討會”“甘肅武山投資環境推介說明暨特色農產品產銷簽約儀式”等活動還同時進行。
在研討會上,李云舉例說,苦瓜當成生鮮賣很便宜,但切片通過加工后可以作為苦瓜茶,定位賣給患有糖尿病、高血壓疾病的患者,用于輔助治療,附加值就會明顯提高,“武山本土的蘆筍、西蘭花等都可用這種方式”。
無獨有偶,浙江大學原子核農業科學研究所教授也關注到武山蔬菜的附加值如何提高的問題。他表示,通過相關技術,使蔬菜抑制生物活性,保質期可延長到一年,就可賣到更多、更遠的地方,為武山當地菜農帶來更多經濟效益。
近年來,武山縣依托區位和自然優勢,探索形成了蔬菜大棚多層覆蓋、淺山半干旱區“菜—糧—油”兩年三熟等獨特實用技術,初步形成了蔬菜種植區域化、生產標準化、服務社會化、產銷一體化、信息流通化的產業發展新格局。
相關新聞
- 凱里市擬建萬畝蔬菜基地(圖)
- 聊城馮官屯:“王老三”蔬菜銷京城(圖)
- 新疆吉木薩爾縣泉子街鎮窖儲蔬菜保新鮮 增產...
- 哈密市巴里坤:合作社蔬菜喜獲豐收(圖)
- 把握時間差 陽泉禪房村冷涼蔬菜有賺頭(圖)
- 西北冷涼蔬菜36小時送上東南沿海食客餐桌(圖)
新聞關鍵字: 蔬菜
-
- 好
-
- 不好
蔬菜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蔬菜網(Vegnet.com.cn)”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蔬菜網”(Vegnet.com.cn)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蔬菜網(Vegnet.com.cn)”,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蔬菜網(Vegnet.com.cn)”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蔬菜網(Vegnet.com.cn)”,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蔬菜網”(Vegnet.com.cn)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