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西瓜生產基地——許營鄉東衣村,只見在通往該村西瓜種植基地的公路上,賣西瓜的車輛車水馬龍,熙熙攘攘,一車車新摘的西瓜從大棚內拉出……。
近年來,許營鄉黨委、政府把大棚西瓜作為發展高效農業的突破口,把此作為一個特色產業來培植,種植面積逐年增加,但是量大效益不大。為切實服務于三農,促進農業增收、農民增效。早在2005年聊城市局以及東昌府分局就主動聯合地方政府大力推行標準化種植。針對西瓜量大效益不大等問題,聯合林業部門對其土壤等進行了認真調查研究,他們發現,導致這一問題出現的原因就是種植方式過于傳統。針對這一問題,先后幫助地方政府制定發布了《西瓜種植技術規程》、《西瓜種植標準》,對西瓜的培育、栽種、采摘等生產過程制定了系列標準。為了讓農民接受和認識到這些標準的重要性,充分發揮標準化指導員的作用,利用指導員自身技術優勢,從培訓入手,深入農業生產*線,切實解決農業生產中遇到的實際問題,通過舉辦培訓班、發放宣傳材料等方式,推動了瓜農實施標準化種植的知識普及。實施標準化種植以來,瓜農們都嚴格按照標準技術規程操作生產,并建立田間生產記錄檔案,記錄著每天的施肥、用藥情況,并實行監管人員和農戶互監制度。 由于實施標準化種植,如今的“許營西瓜”由以往的滯銷到現在的暢銷,實現了新的突破。穿上“標準衣”的許營西瓜,由于個大、營養豐富,在市場上供不應求。目前,該鄉西瓜種植面積已展到2萬余畝,年產西瓜6萬噸,收入達6000萬元,每畝地年均比原來多收入1700元以上,遠銷河南、北京、天津、上海、廣州等大江南北。